請問,找一位回復率100%的農技老師需要幾個步驟?
答:打開惠農網,點擊農技學堂,搜索“剛志敏”。
從事農業工作39年,剛志敏一直奔波在畜禽養殖技術推廣的第一線。自2021年入駐惠農網以來,面對農民朋友的畜禽養殖難題,他在線上有問必答,有難必應,回復率高達100%。這樣一位認真耐心的農技大佬,開課程、拍抖貨、發農友圈,在線解答農民疑難問題,充分利用惠農網上的各種渠道,普及農技知識,推廣養殖科學。
剛志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,農技推廣就要這么“剛”。這種“剛”,是敢于直面難題的果敢,是對自身知識技術的信心,更是對推廣科學養殖的堅持。
(剛志敏(左)到農戶家中指導生產)
“剛”觀念,科學養殖才有賺頭
剛志敏自己坦言,一開始學農技,就是想早點擺脫貧苦的生活。但是,生長于鄉野的他,對于農村和農民又有著天然的感情。
牛羊、生豬、雞鴨等禽畜對于一個農村家庭而言,很有可能是維系生活的收入來源。所以,農民朋友怕改變、怕損失的心態,剛志敏能感同身受;要增產、要增收的迫切,剛志敏也深有體會。
但是,傳統養殖方式與科學養殖之間有著巨大差異。對畜禽疾病綜合生物預防控制措施的認識和應用,就是“重災區”。在推廣畜禽養殖科學技術的時候,剛志敏雖然能理解農民朋友的顧慮,但也不得不“剛”起來。
(剛志敏到鄉間推廣農技知識)
“記得那還是2001年,有個蘭姓的養豬戶突然急急忙忙跑到我的門診求診。說自己有兩圈共34頭育肥豬站不起來了,大的有120多斤,小的也有80多斤。如果這些豬得了傳染病的話,就會給他的養豬場造成毀滅性的打擊。”剛志敏回憶道。
當時,看到鄉親焦急的樣子,剛志敏馬上就去了養豬場。經過臨床診斷,初步斷定為口蹄疫。這一種疾病流行快、傳播廣、發病急、危害大,處理不好就會造成畜禽的大量死亡。
剛志敏從多年的治療實踐中,總結出了口蹄疫的發展規律和治療措施。他果斷地跟蘭某說,這個病可以治,但有一定風險,會有一定的損失。
一聽有損失,鄉親就猶豫了,想著要不就把豬都“處理掉”。可那時候豬還沒長起來,每頭豬別人只出50元來收。這樣做,養殖戶鐵定虧本。
此時,剛志敏“剛”了起來。他堅定且自信地告訴蘭某,通過治療,你家的豬能保住一半或三分之一,最后你還是能賺錢,不會虧本。
于是,蘭某同意了治療。當天治療一次,第二天早上就死亡了兩頭,可剛志敏“強勢”地勸服蘭某堅持治療。在剛志敏和養殖戶的共同努力下,剩下來的豬基本康復。
剛志敏說:“后來到了第二年春節前,他家剩余的32頭豬都育肥到240斤左右,賺2萬余元。2萬余元,在現在可能不算什么,但在當時的農村那是相當可觀的。”
“剛”教學,線上課堂千萬人受益
在剛志敏的心中,袁隆平院士一直是他的偶像。他敬佩袁院士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的堅持與魄力。多年來游走鄉間,往返于畜禽養殖場,剛志敏也找到了自己的“那一件事”——讓更多的人學會科學養殖知識和技術。
“原來推廣農技知識,我一般采用臨床治療指導、現場技術指導、組織技術培訓等方式。可線下培訓受眾面小,技術推廣效率低等難題也著實讓人頭疼。”面對難題,剛志敏和農技教學方式“剛”了起來。他看到網上開了各種知識課堂,就想農技推廣是不是也可以搬到網上來。
(剛志敏在線下進行農技培訓)
說干就干,2018年,剛志敏開始在微信社群和朋友圈推廣農業技術,受到了學員們的廣泛好評。后來,他又看到惠農網上正在招聘農技專家,便滿懷熱情地入駐了惠農網的農技學堂。
“我當時還仔細研究了一下,發現農技學堂真的辦得不錯,才報名的。”剛志敏說,農技學堂架了一座橋梁,拉近了農技人員和千百萬農友們的距離。在這里,農友們學到大量的農業技術,遇到難題有人支招;農技人員也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,能把知識技術傳播得更廣更遠。
從業39年,剛志敏親身經歷了農村的種種變化。“原先80、90年代時,農村發展快,學技術的人多,老年、中年、青年都不少。2000年以后,中、青年人都去城市打工去了。農村只剩下老的老、小的小,學技術的就很少了,養畜禽的越來越少。現在的農村畜禽養殖,走向了專業化、規模化,我們的服務對象也從老齡化走向了年輕化,對新技術要求更高。”
現在,在惠農網上,剛志敏不僅自己當“主播”,開了自己的專題視頻課,系列講解畜禽養殖技術;還經常在線接待農友們的疑難問題,發抖貨短視頻和農友圈,用多元化的手段,推廣科學養殖方法。
(剛志敏在惠農網上在線解答農友們的疑難問題,開視頻課、發農友圈)
剛志敏總說:“線上推廣、線上授課、線上咨詢解答、遠程視頻指導,這些都是未來農技推廣的發展趨勢。我們做農技推廣的,也要‘趕潮流’,不斷創新方式方法,才能將知識真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。”